喜欢性能和的朋友们应该知道BMW M是高性能车的代名词,而这个「M」字,应该是世界上最强悍的英文字母。,它与赛车更有着脱不开的关系。配得上M字牌头的,都是能上赛道的战车,就如奔驰-AMG和奥迪 RS。不过,BMW M背后代表什么精神?BMW M GmbH如何诞生(即BMW M公司)?故事从1970年代说起…… 时间转到70年代初,那是宝马的新时代。由于60年代推出的一系列新车如BMW 1800 TI和2000TI等多款02 Series大受欢迎,加上宝马成为F2方程式赛车发动机供应商,市场上对宝马高性能动力装置需求极大,于是在1972年成立BMW Motorsport GmbH(BMW M GmbH前身),将先前只有八个人的赛车部门并入其中。当时最初员工只有35人,负责执掌全新团队的Jochen Neerpasch在此之前曾是保时捷职业车手及福特车队经理,一上任便即吸引许多车手加入其车队。 部门主管Jochen Neerpasch(左三)与当时的厂队车手合照 1973年是关键的一年。Motorsport GmbH成立后最重要的第一个项目是以3.0 CS(E9)为基础,打造出专为欧洲跑车锦标赛而生的3.0 CSL。「L」不是现在所谓加长版,而是轻量化的意思,车门和车身以铝合金制成,车内的装饰和隔音物品能拿掉的全部拿掉,车重仅1,092kg,重点是搭载特别开发的3,340c.c.直六发动机,可输出360匹最大马力。 第一辆M部门制造的厂车3.0 CSL(E9) 新车首次采用招牌蓝紫红三色间条设计,就是今天大家熟悉的BMW M标志,也是第一部宝马M赛车。此车投入国际赛事立即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,先在高性能跑车格兰披治初试牛刀,继而于1973至1979年六度取得欧洲房车锦标赛年度冠军,并多次在耐力赛夺冠,包括Sebring 12 hours(1975年)、Daytona 24 hours(1976年),以及三次取得勒芒大赛分组胜利(1973年、1974年、1977年)。 1973年版3.0 CSL公路车追加空气套件,又有Batmobile蝙蝠车之称。 自此,Motorsport GmbH大部分时间集中火力生产赛车,例如Group 5赛事的320 Turbo。同时,由于车迷期望日常生活可以用到M Power,后来的5系如530、533i和M535i相继诞生,逐渐建立起BMW M高性能的形象。 1980年推出的M535i是第一款配有M三色条纹车章的车款。 Motorsport GmbH的下一个大计划,就是首次专为赛车而打造新型号,即大名鼎鼎的BMW M1。此车设计工作由乔治亚罗负责,生产则交给兰博基尼,搭载直六发动机,可输出277匹马力,是史上第一部以M为名的量产公路车,也是第一部MR(中置后驱)配置的宝马。产量依当时国际汽车联盟FIA Group 4赛例要求,两年时间内生产至少400部参赛车辆。 量产版M1 1978年,M1于巴黎车展首度亮相。可惜兰博基尼因财务危机公司破产,造成M1的生产计画延迟,赛车虽已造好,却无法符合FIA赛例,禁止下场。面对一波三折的困境,M部门主管Neerpasch只好另想出路,结果决定举办M1 ProCar Series统一规格锦标赛,直六发动机调校至470匹,极速超过300km/h。赛事虽只办了两届便告吹,但M1赛车的高性能形象却深入人心。 1978年投入Group 4赛车而开发的M1赛车版,就是后来的M1 ProCar 后来,Motorsport GmbH于1984年顺势将M1的六汽缸发动机移植到”亲生兄弟”M635CSi Coupe和”披羊皮的狼”M5(E28)身上,结果引起车坛高度关注,尤其是当时最快的房车M5,马力比普通版518i多近三倍,达286匹。 1984年版M5,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“羊皮狼”M5…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