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个游戏孩子非得赢,原因在这里

专注亲子阅读和儿童心理

昨天涵涵又把《查理与劳拉》翻出来,让我讲。

在讲完《我赢了,不,我赢了,不,我赢了》这本后,我回顾了一下,我们陪涵涵玩游戏的过程,有如下心得体会:

我能做到

涵涵3岁多时,我陪她下棋的时候,她根本不讲规则,全凭自己的爱好“乱走”,目标只有一个:我要赢。

再后来,慢慢地她能接受输了这件事。

到如今6岁半,跟爸爸一起下象棋时,她偶尔会耍赖,但是却能很好地遵守规则。也就是说“马走日字,象飞田”这些走法,她会严格遵守。

我在涵涵老想赢的那个阶段,也曾担心是不是孩子输不起呀什么的。

于是赶紧去研究孩子这个阶段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。

才明白,赢对于我们大人来讲,咱的共识是通过公平合理的竞争,最终获胜。

但对于小孩子来讲,赢则意味着“我能做到!”。

我就想起了,去年我买了羽毛球拍,打算跟涵涵爸没事打打球。

可涵涵始终要参与进来,我想着一个小屁孩,哪里能打得了羽毛球啊,每次轮到她打时,我都让爸爸陪着。

没想到她竟然会发球了,偶尔还能接到一个球。

当孩子眼里闪着光说:“我赢了”的时候,我知道她所谓的赢,其实是在向我表示:看,妈妈,我能打得了羽毛球。

于是我就买了一副儿童羽毛球偶尔陪她打一打。

理解并认识规则

不是每个孩子都像劳拉一样,有个同龄人——哥哥,可以帮她在真实的社交中,学会如何与人正确比赛。

所以,家长的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。

在涵涵非常小的时候,每次玩有输赢的游戏,我和爸爸常常会让着她。

等到她大点了的时候,爸爸的做法是,你再这样我不跟你玩了。

哈哈,倒不是爸爸孩子气,而是他确实想看手机了

不过这样也有好处,因为在真实的社交中,你不遵守规则,小朋友确实会不跟你玩儿了。

我的做法是,你耍赖,我更赖,你看游戏玩不下去了吧?说明什么呢?

规则的重要性,只有遵守一定的规则,游戏才能继续下去。

否则你就算赢得了比赛,却失去了游戏的机会。

慢慢地孩子就会理解规则的含义,而且明白讲规则的好处。

正确看待输赢

昨天我问涵涵,“你现在跟爸爸妈妈玩时,怎么没那么在乎输赢了?”

涵涵说的话,对我触动很大,她说:“输赢就像是姐姐和妹妹,他们都是在的,这次输了,你上次也赢过啊,下次还可以赢啊,而且玩游戏最重要的是开心啊。”

说实话,听到她这样说,我很感动。也很庆幸。

我庆幸她小小年纪心态一直很好,在跟别的孩子相处的过程中,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什么的而沮丧,在学习的时候,就算遇到困难,也能够勇往直前。

将来如何,我不知道,至少现在她的性格是非常好的。

而曾经的我,却因为太在乎输赢,栽过大跟头。所以我才非常庆幸涵涵心态这点像她爸爸。

涵涵爸爸打麻将和下象棋都挺厉害的,他却不喜欢打麻将,自己很少往牌桌上凑,我见过好几次,他被别人拉去打麻将,不出意外,他又赢钱了,而他总是把赢回的钱又还给人家。或者直接请客。

没结婚的时候,看到这点,我觉得这个人是可以进一步交往的,对待输赢如此看淡,至少不用担心他沉迷于赌博,或者网瘾太重,只知道打游戏,不管做家务和孩子。

结婚8年了,至少现在的结果看来我当时的判断是正确的。

所谓正确对待输赢,我觉着有以下几个方面:

1.不对输赢有执念;

2.勇于挑战自我;

3.具有成长型思维。

不对输赢有执念,就不会想着一定要赢,我要翻盘什么的。这样的人,生活得不快乐。

勇于挑战自我,则表现为不跟别人比较,多跟自己比较,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。

哪怕周围的人都不进取,我自己给自己比,仍然做自己该做的;哪怕周围的人再厉害,我只要做好我自己,练好内功,就能赶上去。

所谓成长型思维,在输赢方面的表现则是,这次失败了,下次继续。成功从来跟努力和方法有关,而不仅仅是靠运气和天赋。

就像电影《卡特教练》里讲的那样,人无远虑必有近忧,不能只看眼前赢得了比赛,为了球赛放弃了上大学。

在那个坐牢率比上大学几率高出80%的里士满,因为卡特教练的正确引导,最终他们球队有6个人考上了大学,实现了人生的逆袭,打破了自己的社会阶层。

所以,当你的孩子在你看来太在乎输赢的时候,不是她做的不够好。

而是她心里所谓的输赢,跟我们头脑中想的并不一样。

我们不必焦虑,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,让孩子慢慢懂得规则,正确看待输赢。

最后用孙莉莉老师的话,结束此篇:

一个在游戏和冲突中懂得规则真正含义的孩子,远比一个迫于权威而去被动遵守规则的孩子更具有真正的规则意识。

THEEND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