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。清朝之所以能统治中原三百年,和它的汉化脱不了关系。这个发家于东北的王朝,皇帝们精通满蒙汉是和平常的事儿。他们平时说哪种语言比较多呢?其实这个事儿历代清帝都不一样。
满语。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肯定是说满语。他俩在世的时候满清处在打基业的阶段,主要活动在关外。他俩一定不会说汉语,顶多会点蒙古语。毕竟满蒙联盟就是他俩搞起来的。至于东北话那就是开玩笑了,那会儿估计都没东北话。他俩上朝肯定是说满语。
满语主要,夹带一点汉语。顺治皇帝是入关后第一个清帝。面对这么大的汉人民族,他肯定得学汉语。朝堂上的汉人大臣也有不少。所以顺治皇帝应该主要是说满语,有时候为了方便交流会说一点点汉语。大臣肯定不能指望皇帝完全说汉语,毕竟人家是满人,只能是大臣自己学满语。康熙年间上朝也是如此,但汉语的比例会稍微再多点。康熙他自己会说完整的汉语,只不过作为满清帝王,肯定不愿意总说汉人的语言。雍正乾隆年间的汉化更强,他俩应该是满汉双语表达,看情况适合说啥就说啥。
满汉双语持平。随着清朝的汉化不断推进,到嘉庆、道光年间应该是说汉语和满语基本一样。想说啥说啥,反正大臣们都能听懂。
汉语主导,满语少数。清朝咸丰、同治、光绪年间应该是说汉语比较多。语言需要语境和习惯支撑。长期接受汉人的熏陶,慢慢的就习惯了说汉语。当然满语他们也会,只是不再当成日常主要语言了。
到光绪后期、溥仪继位这会儿,正宗北京话已经成形了。溥仪有录音资料存世,那北京话说的贼溜,就是放现在也很正宗。至于满语,溥仪只会说个“起”。
其实满清皇帝爱说什么语言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是相关的。汉语魅力这么大,代替满语成为日常语言是很正常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