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型条件
选型的必要条件
选择方法
[步骤1]负载扭矩·传动容量的补偿
背面张紧惰轮的补偿
●传动容量作为设计条件已知时
P = P0×(1+0.1×f)
P: 选型所用的传动容量(kW)
P0: 作为设计条件的传动容量(kW)
f: 背面张紧式惰轮的个数
P0: 作为设计条件的传动容量(kW)
f: 背面张紧式惰轮的个数
●负载扭矩作为设计条件已知时
Md = Md0×(1+0.1×f)
Md: 选型所用负载扭矩(Nm)
Md0: 作为设计条件的负载扭矩(Nm)
f:背面张紧式惰轮的个数
Md0: 作为设计条件的负载扭矩(Nm)
f:背面张紧式惰轮的个数
[步骤2]皮带型式选择
使用选型方法 2的简易选型表(表6、7)确定皮带型式。
●传动容量作为设计条件已知时
由传动容量和带轮转速定皮带型式。(参阅表6)
●负载扭矩作为设计条件已知时
由负载扭矩和小带轮齿数定皮带型式。(参阅表7)
[步骤3]确定带轮齿数Z
确定带轮齿数时,请注意带轮的最小齿数。(参阅表1)
表1:最小带轮齿数
转速(rpm) | MA3 | MA5 | MA8 | AT5 | AT10 | T5 | T10 | MXL | XL | L | H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600 以下 | 18 | 15 | 20 | 15 | 15 | 12 | 14 | 12 | 10 | 10 | 14 |
720以下 | 12 | ||||||||||
900以下 | 22 | ||||||||||
1200以下 | 16 | 24 | 18 | 16 | 16 | ||||||
1800以下 | 20 | 20 | 26 | 16 | 20 | 14 | 18 | 14 | 12 | 14 | 18 |
3000以下 | 22 | 24 | 28 | 18 | 22 | 16 | 20 | 16 | 16 | 20 |
[步骤4]确定皮带齿数ZB
<带轮转速比不是1:1时>
根据皮带长度求皮带齿数。
根据轴间距(C)和大带轮直径(Dp)、小带轮直径(dp)确定皮带周长(Lp)。
根据皮带周长计算皮带齿数(ZB)。
ZB : 皮带齿数
t : 皮带节距 (ex.T10 > t=10)
t : 皮带节距 (ex.T10 > t=10)
<带轮转速比为1:1时>
C : 轴间距
t : 皮带节距
t : 皮带节距
z : 带轮齿数
[步骤5]计算啮合齿数ZE
<带轮转速比不是1:1时>
z1 : 小带轮齿数
z2 : 大带轮齿数
z2 : 大带轮齿数
<带轮转速比为1:1时>
z : 带轮齿数
右面表2的最大有效啮合齿数为上限值
表2:最大有效啮合齿数
皮带型号 | 最大有效啮合齿数 |
---|---|
加长同步齿形带 | 6 |
自由端同步齿形带 | 12 |
[步骤6]计算最小皮带宽度bc
根据选型方法 2的容许传动容量、容许传递扭矩计算最小皮带宽度。
●传动容量作为设计条件已知时
使用表8(选型方法 2)的容许传动容量(Ps)。
●负载扭矩作为设计条件已知时
使用表9(选型方法 2)的容许传递扭矩(Mds)。
分别确定为大于计算所得宽度bc的标准宽度。
[步骤7]轴间距最小调整范围的确认
考虑到安装及张紧量,轴间距最小调整范围请以下表为大致标准。
选型时的注意事项
负载扭矩和传动容量
负载扭矩与传动容量应在考虑安全的情况下,按所用皮带将承受的最大值来计算。
采用多列皮带时
・如果并列的皮带均匀承载,则应按根数均分的负载值进行计算。
但如果负载分配可能不均时,请按1根皮带承受的最大负载进行计算。
・皮带张力和带轮校准,请采用每根皮带都可单独调整的结构。
使用惰轮时
・不得已使用惰轮时,请务必设置在皮带的松弛侧。
・请尽可能将惰轮设置在皮带的内侧。
设置在内侧时,带轮齿数应大于最小带轮齿数。
设置在外侧时,带轮直径应大于下表的数值,且采用无弧度的平带轮。